恒指跌1.7%
編者註:我們非常感謝你提出寶貴的意見。你的建議將幫助我們更好地改進產品,使炒股得心應手!
注: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由于下周是中國國慶節假期,我們的文章更新將暫停壹次,敬請諒解。祝大家節日愉快,股市長虹!
本周,港股市場未能延續升勢,呈現震蕩回調的格局。全周來看,恒生指數(HSI)和恒生科技指數(HSTECH)均下跌1.6%。
市場情緒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反複切換,周初因政策預期落空及超強台風“桦加沙”襲擾華南地區,市場情緒趨于謹慎,大盤承壓。周中市場迎來轉折,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出現緩和迹象提振了風險偏好,同時國産光刻機技術突破等利好刺激AI與半導體板塊走強,共同推動大市顯著反彈。
然而,臨近周末,市場風雲突變。壹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自10月1日起對品牌或專利藥品征收100%的關稅,導致生物醫藥股集體下挫。此外,科技權重股小米集團在新品發布會後股價大幅回調超8%,拖累整個科技板塊表現。與此同時,投資者在周末前傾向于獲利了結,進壹步加劇了市場的調整壓力。
美股方面,截至本周四,美股市場出現回調,整體呈現先揚後抑態勢。標普500(0S&P5)下跌0.9%,納斯達克綜合(0NDQC)下跌1.1%,道瓊斯工業平均(0DJIA)下跌0.8%,雖三大指數均回調,但周中均再創曆史新高。
宏觀經濟方面,美國經濟分析局初步數據顯示,美國二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環比終值3.8%,高于預期及前值;核心PCE年化季環比終值2.6%,同樣高于預期及前值。標普全球數據表明,美國9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創兩個月新低,服務業及綜合PMI初值均創三個月新低,顯現疲軟態勢。具體數據:制造業PMI初值52,低于預期及前值;服務業PMI初值53.9,低于預期及前值;綜合PMI初值53.6,同樣低于預期及前值。
勞動力市場方面,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截至9月20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少1.4萬人至21.8萬人,爲7月以來最低水平,遠低于彭博社預測中值23.3萬人。盡管首申人數創7月新低,續請失業金人數仍維持在190萬人關鍵水平之上,前壹周數據修正後基本持平193萬人。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供需均放緩,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指出,對勞動力市場擔憂加劇是今年首次降息的主因。
利率方面,CME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截至9月25日,市場預計10月降息25基點概率達87.7%,較壹周前略降;12月降息25基點概率從壹周前的82.1%降至61.9%。
關稅方面,美國特朗普政府發布正式公告,實施美歐貿易協議,確認自8月1日起對歐盟進口汽車及汽車産品征收15%關稅,鞏固近兩個月前達成的框架協議條款。文件還列出對部分藥物化合物、飛機零部件等商品的關稅豁免。與此同時,特朗普于還宣布,自10月1日起對品牌或專利藥品征收100%關稅,但對已在美國啓動制藥工廠建設的企業給予豁免。此次關稅調整還涉及重型卡車(25%關稅)、廚房櫥櫃及浴室櫃(50%關稅)、軟體家具(30%關稅)。
A股方面,本周A股市場震蕩上行,滬深300(000300)上漲1.1%,周內最高價刷新年內新高並創近三年高點。市場成交保持活躍,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維持在2萬億元以上,但較上周有所萎縮,反映投資者在關鍵點位附近情緒趨于謹慎。板塊輪動加速,科技成長板塊周初沖高後獲利回吐,石油化纖、軍工、風電等防禦性板塊後半周強勢,市場主線從進攻品種向穩健資産傾斜。
利率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9月22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爲:1年期LPR 3.0%,5年期以上LPR 3.5%,連續第四個月“按兵不動”。專業人士分析,四季度初前後央行或實施新壹輪降息降准,帶動兩個期限品種LPR報價跟進下調。
其他方面,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將扁平地球管理公司等3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兩用物項對其出口,任何出口經營者不得違反規定。同時將愛爾康公司等3家涉台軍售美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其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或在中國境內新增投資。
龍頭股本周上漲。【港股33】本周平均上漲0.2%,我們的【港股精選】本周上漲0.7% (詳情見相應版塊)。自2013年6月20日成立以來,【港股33】平均上升1030.0%,而恒指漲28.0%。
在我們的香港33中表現最好的是暢捷通(01588),該公司是中國領先的小微企業財稅及業務雲服務提供商。股價本周上漲27.1%。當前每股收益評級85,相對強度評級爲87,機構流入流出評級B。
我們的港股市況爲上升趨勢。
從技術面看,恒生指數本周整體沿5日均線震蕩調整,周五收盤收于5日均線下,但在21日均線處獲支撐。量能方面,周成交量環比微降。支撐位上,21日均線構成短期重要防線;壓力位上,上周高點27,058.03點構成關鍵阻力。
資金面上,本周南向資金延續淨流入態勢,淨流入439.59億港元,環比上升,連續19周保持淨流入,今年以來累計淨流入11,536.89億港元。
綜合而言,本周港股回調是外部政策沖擊、內部技術調整及短期事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盡管承壓,但南向資金持續大額淨買入顯示中長期資金對港股低估值優勢的信心未改,正利用波動布局。短期港股或受外圍不確定性擾動,但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啓及AI産業趨勢等中長期主題確定性較高,市場在充分整理後,估值窪地效應有望吸引更多資金,中長期震蕩上行基礎仍在。
現階段,建議投資者繼續保持冷靜理性,避免盲目追漲,優先關注那些業績超預期且技術形態穩健的個股,以穩健的策略靈活應對市場波動。
您對我們的每週評論有什麼看法嗎?如果您有任何反饋或問題,請隨時電郵我們。
注意:以上所有評論信息內容只供教育參考,不應被理解為邀約、招攬,或任何證劵買賣意見及建議。
發佈於2025年9月26日